党建赋能拓宽“家门口”就业路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事,一头系着民生冷暖。凤凰岭街道党工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精心雕琢“雪中送炭·循爱桥”特色就业品牌,靶向施策、多举并施,推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拓宽“家门口”就业,点亮困难群体就业新希望。
一、挖掘岗位资源“富宝藏”,大力拓宽“就业版图”
为提升街道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凤凰岭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打造了“雪中送炭·循爱桥”特色品牌,该品牌以“循环-爱心-就业”为理念,充分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资源,助力打出就业“新名片”。一是成立社区党委牵头下的“巧娘织梦”公司,与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辖区非公企业内蒙古锦达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创客空间等2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结对互助订单”计划,筹集资金20余万,与中国工商银行、乌海银行等15家企事业单位达成“意向订单”,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二是于4月10日开展“雪中送炭·循爱桥--家门口就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自4月中旬开始,连续四个月开展每周一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惠及1000余人次,社区发挥中介作用,签约单位将集中收购培训中的手工艺成品,在群众与企业之间搭建“产销”桥梁,在拓宽“资源朋友圈”的同时增强“社区资金池”,形成就业合力。三是由网格员、热心人组成“就业小分队”,利用周六日业余时间到公园、广场、乌海湖等人群密集地方帮助售卖,助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图为“雪中送炭·循爱桥”家门口就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图为墨香梨园社区手工编制培训课堂
二、搭乘信息渠道“直通车”,积极搭建“就业桥梁”
为解决信息不匹配导致的“用工难”及“就业难”问题,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微网格”四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服务中“前沿阵地”的作用。坚持线上线下同步,一是对接就业局线下定期召开家门口就业招聘会3场,多渠道鼓励引导居民就业;设立“家门口”就业驿站,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服务。二是发展壮大手工坊、养老托育、理疗助康等行业,提供“小修小补”、惠民餐厅职工等30余个岗位,依托社区领办物业提供保安保洁、门卫23个岗位,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自由就业;三是依托“凤凰巧娘”团队、每月1期“公益集市”平台,为有创业意向的居民提供手工艺品编制教授、政策解读等服务,助力居民自主创业;四是线上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依托“多元益享在公园”抖音平台、电子小报等形式,“小报”刊发8期就业信息,发布岗位97条,10人通过刊发信息找到就业岗位,真正打造出“指尖上的就业服务站”。截至目前,累计帮助100余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开发公益岗位4个,扶持大学生返乡就业等创业项目2个,居民幸福感倍增。
图为“公园小报”刊发就业信息
图为长青社区“家门口”的就业驿站
三、激活创新就业“新引擎”,全面筑牢“就业保障”
街道以精准施策为抓手,全面落实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打通“送岗到人”与“送人到岗”的双向循环。一是网格员志愿者常态化深入居民家中,对下岗失业、全职宝妈、就业困难等988名人员进行全方位摸排,及时掌握群众个人信息和就业意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人口精细化管理工作,将居民纳入“分色”管理,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标注;二是在工行南小区设置“就业生态”指引区,线上以二维码的方式收集居民就业需求信息,并同步刊登14家企业用工信息,居民可扫码一键阅知,真正实现“码上”展示;三是在公园北门打造“乐业天地街”,开设“实体售卖店”,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为辖区失业困难人员量身定做“凤凰益杯”冷热饮、“凤凰手办”手工艺、“凤凰美味”小吃店,“小小铺面”不仅承载着为民服务的“大实惠”,也将绘制出一幅就业市场与民生福祉紧紧相连的美好画卷。
图为长青社区“就业生态”指引区